我國聚碳酸酯緊缺短局面未來幾年內將會得到改變
2018-04-23 人閱讀作爲一種重要的通用工程塑料
,近年來聚碳酸酯在中國的消費量迅速增長
。年消費量從2000年的15萬噸增加到2004年的59萬噸
,年均增長率超過30%
。但是
,由於中國缺乏大規模的生產能力
,每年都有大量的進口產品得到補償
。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但是
,國內外公司已經開始投資中國的聚碳酸酯行業
。雖然形成產能需要一些時間
,但專家認爲
,中國短期內聚碳酸酯短缺將在未來幾年內發生變化
。 TR
中國的聚碳酸酯研發很早就開始了
。沉陽化學研究所早在1959年就開始研究和開發聚碳酸酯
。它起步很早
,但從未形成大規模生產
。 2004年
,上海中聯化工廠
,重慶長豐化工廠和五礦常州合成化工廠僅有8家工廠建成生產設施
,但工廠規模小
,生產技術落後
,產量低
,等級爲少數
。年總產能僅約5000噸
,實際產量僅約3000噸
。而且由於質量不能滿足下游應用製造商的要求
,大多數產品都是自己使用的
。因此
,事實上
,中國的聚碳酸酯工業還沒有真正開始
,國內供應長期以來幾乎完全由進口解決
。 TR
與此同時
,需求呈現快速上升趨勢
。 2004年
,中國的聚碳酸酯進口量從2001年的27萬噸迅速增加到59萬噸
,需求增長充滿動力
。近年來
,中國聚碳酸酯市場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對電子電氣產品
,中空太陽能電池板
,CD和DVD光盤以及非一次性飲用水箱和食品容器的需求
。其消費結構大致如下:電子電器包括電腦配件42%
,中空太陽能電池板26%
,光盤13%
,飲用水箱和食品容器10%
,複合材料和汽車工業等領域10%
。未來幾年
,中國原有的主要消費領域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計算機和家用電器將繼續增長
。該領域聚碳酸酯的年均增長率約爲10-12%;鐵路
,公路
,機場和城市建設對空心太陽能電池板的需求依然強勁
,未來對聚碳酸酯的需求預計將以年均1%至15%的速度增長;目前中國已成爲全球最大的光盤消費國
,與拜耳上海盤式聚碳酸酯的生產基地將投入生產
。在未來幾年
,對聚碳酸酯的需求將繼續以超過20%的高速率增長
。未來
,對國內聚碳酸酯的增長最快的需求將基於混合合金複合材料
。汽車行業將成爲主要推動力
。 TR這筆投資仍難以填補
,是中國聚碳酸酯行業目錄的真實寫照
。爲了緩解國內供需矛盾或佔領中國市場
,外國投資者加快了對中國聚碳酸酯市場的投資步伐
。拜耳與上海華誼集團成立合資公司
,共同投資5.6億美元在上海化學工業園區建設聚碳酸酯工廠
。該項目的第一階段於2006年第二季度完成
,生產規模爲10萬噸/年
。 〜2008年
,建設和生產規模逐步擴大到20萬噸/年;帝人化學公司在浙江省嘉興市建成了一座年產5萬噸/年的聚碳酸酯裝置
,於2005年6月投產
,2007年產能計劃擴大到10萬噸
。/年
,雖然規模平均
,但它可以說是中國現代聚碳酸酯的里程碑;中國藍星集團沉陽化工的28萬噸/年聚碳酸酯計劃於2006年啓動
,雖然產品質量可能略遜於拜耳
,但規模更大
,並躋身世界前列
。此外
,三菱瓦斯化學株式會社計劃在中國建設10萬噸/年的聚碳酸酯工廠
,並計劃於2007年投產
。
中國聚碳酸酯早期發展和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主要原料雙酚A無關緊要
。據報道
,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發展起來的雙酚A產業是一個污染嚴重
,產品豐富的落後過程
。這些產品在1985年之前和之後關閉和關閉
,更不用說聚碳酸酯的製備
,它用於需要更低要求的其他領域
。它也不能滿足要求
。雙酚A技術非常高
。在上個世紀
,西方一直在封鎖這個國家
。 20世紀90年代初
,藍星新材料無錫樹脂廠引進了波蘭的離子工藝
。那時
,它負責設計和本地化設備
。 90%
,消化改善很快實現
。目前
,工廠不僅擁有所有自主知識產權
,而且多年來改進的技術遠遠超過一開始引進的“工藝包”;工廠建於2003年
,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因此
,25,000噸/年的先進設備水平爲國內聚碳酸酯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平臺
。隨着聚碳酸酯在中國萬噸酯交換過程中連續縮聚新工藝的成功開發
,標誌着中國聚碳酸酯生產技術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大大縮短
,併爲中國建立了一個10000噸的聚集體
。使用自主知識產權
。碳酸鹽生產單位奠定了基礎
。 2004年3月底
,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聚碳酸酯項目在四川綿陽國家科教創業園開工建設
。晨光發展實業有限公司投資項目總投資20億元
,最終形成年產能5. 5萬噸
,其中第一期10000噸/年2006年投入運營;吉華計劃2007年建造10萬噸/年的聚碳酸酯工廠;蘭聯化工廠還將投資15億元建設一座10萬噸/年的設備
。 TR中國的聚碳酸酯正呈現出國內外資本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預計未來幾年中國聚碳酸酯需求的年增長率將保持在15%至20%之間
。 2005年和2006年國內聚碳酸酯市場需求量將分別達到67萬噸和80萬噸
。國內產能在短期內將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而依賴進口的國家將會逆轉
。到2010年
,中國的聚碳酸酯將成爲全球生產和銷售國家
,實現產量和需求之間的平衡
。專家表示
,到那時
,中國的雙酚A消費量也將從環氧樹脂轉變爲環氧樹脂和聚碳酸酯
。 TR